当前位置: 首页 资讯 > 正文

【全球快播报】惩罚和奖励对孩子都无效,心理学:"情感引导式教育"也要区别对待

2023-06-05 10:31:29 来源:顶端新闻

生活中,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情况:只要熊孩子又哭又闹,家长就使出两个撒手锏:一种是跟孩子说:"你别闹了,再闹的话晚上不准看电视了。"反正就是要让孩子知道,你再闹下去我就要惩罚你了,你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了。

另外一种是跟孩子说:"只要你不闹了,我就给你买冰淇淋吃,给你买新玩具玩。"也就是给孩子一点好处,然后让他乖乖听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两种方法确实很有效,而且还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。

但是,从长远来看,这两种方法既不能教会孩子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,还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。

惩罚孩子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负面情绪和矛盾,但是用其他东西来奖励孩子,又会演变成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故意表现不好。

那么,有没有什么方法,可以既有效地教育孩子,又让亲子关系变更好呢?

儿童心理学家金伯莉.布雷恩提出了"情感引导式教育"。她认为,这种教育模式能帮家长教孩子学会认识情绪,控制情绪,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人相处的能力。在这种充满关爱的教育中,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包容和接纳,从而更加喜欢自己的父母。

01

情感引导式教育是怎样的教育方式?

一次,我闺蜜在跟朋友打电话,她儿子围着屋子到处乱跑,还边跑边叫。

如果是我,我肯定受不了了,并会朝着孩子大吼一声:"你给我安静点,吵死了!"

这句话一出来,确实能让孩子安静下来,也能让孩子知道妈妈生气了,但是,我要问他妈妈为什么生气,他也许根本不知道。

来看看我闺蜜是怎么做,她先平复了自己愤怒的心情,然后对孩子说:"看来你今天很高兴呀!但是,妈妈在打电话,你的声音有点太大了,在家里跑来跑去容易摔跤,妈妈会担心。你能不能先帮妈妈一个忙,自己先乖乖玩一下玩具呢?"

她的做法很赞,首先,她的说法,能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,并没有指责自己。其次,也能让孩子认识到,跑来跑去虽然开心,但是有危险,而且妈妈在打电话,所以不能吵闹,可以选择安安静静地玩玩具。

这样一来,问题就全解决了,这种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,不需要时刻担心会失去妈妈关爱的情况下,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,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处理和表达的教育,就是情感引导式教育。

或许你要说,这很简单呀!无非就是跟孩子沟通时让他知道,无论做了什么父母都是理解和爱他的,然后再教孩子认识和正确地表达情感。

可事实上,操作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。因为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感受凌驾在孩子的感受之上,错误地引导孩子认识情感,或者是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感受。

有一次,吃完午饭才没多久,孩子就跟我说:"妈妈,我饿了。"我想都没想,就回了句:"刚吃完饭,这才过了多久,怎么会饿呢?"虽然没打孩子没骂孩子,就是轻言细语的一句话,却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,结果是,导致孩子以为刚吃完饭是不应该饿的,以后觉得饿都直接去找老姥姥姥爷说了,再也没告诉过我。

所以,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,不要用成年人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,要先对孩子的情况做判断,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,再做处理,尤其是察觉到孩子的情绪明显很低落的时候,家长更需要给他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。

然而,我们总会遇到熊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就算我们好好说话,他们也不听话,那该怎么办呢?

惩罚肯定是不行的,其实,我们也可以要用情感引导的方法,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而不是"给他点厉害瞧瞧"。

譬如孩子要在晚饭前出去和小伙伴玩,很有可能会因为出去玩而错过开饭的时间。父母可以直接告诉他,如果错过了开饭时间,就不能吃饭了。要不要准时回家,由孩子自己决定,不去干涉他。

当孩子真的错过了开饭时间,晚回家了,还跟妈妈耍赖说自己想饭时,妈妈就可以先对孩子因为玩耍错过吃饭表示同情,然后再跟孩子说,他自己应该为错过饭点这件事情负责任,那就是没饭吃。

要注意的是,家长只需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直接责任,不能有其他形式的惩罚,比如错过了晚饭时间就要去罚站,这就没道理了。

既然惩罚不行,那奖励呢?

奖励可以有,但不能用奖励来换取孩子听话。家长要理解,孩子不乖,通常是发生了一些让他们不高兴的事,或者是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。父母应该从源头上去解决,而不是用奖励来换取孩子乖乖听话。所以,还是要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来引导孩子。

譬如孩子在公园里玩,但是到时间了,妈妈要回家做饭了,孩子就是不愿意回家。这个时候,妈妈就可以放弃用电视或者零食贿赂孩子的方法,而用情感引导来让孩子听话。

妈妈可以对孩子的愿望表示理解,跟孩子说:"妈妈知道你喜欢在公园玩,因为要回家所以你不高兴了。但是对不起,我们必须要回家了,妈妈要回家给宝宝和爸爸做饭吃。你能帮妈妈吗?"然后让孩子说说晚上想吃点什么,再趁机抱起孩子回家。

虽然孩子可能还是会不高兴,但是妈妈的理解和尊重,还有安慰的话,会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
02

如何真正做到情感引导式教育?

在《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》一书中,作者曾提出想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,必须要遵循的五个关键点。

1、给孩子一个预先的提醒。

要让孩子提前知道,在接下来的环境中,你们要去做什么,你对他的要求又是什么。

譬如外出吃饭这件总是让父母很头疼的事,可以在早上就提前告诉孩子,一家人要在晚上出去吃饭。顺便问问孩子,知不知道出去吃饭要注意些什么?然后,跟孩子简单地解释一下,餐厅里会有其他不认识的客人,所以,不可以在餐厅里大喊大叫,跑来跑去,只能带几件在餐桌上可以玩的玩具。

这样做,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,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,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。孩子就会觉得家长不是在命令他,而是在告诉他不知道的事情。在去餐厅的路上,家长可以再次这样提醒孩子,或者问孩子还记不记得早上跟他说过的话。

2、关注孩子的需要。

搞清楚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个性,在什么时候容易烦躁,什么时候容易哭闹。了解自己的孩子,可以让你提前对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情感反应做好准备。

譬如你的孩子很倔强,又觉得拼图游戏很难,那就需要陪他一起玩拼图游戏,引导他掌握玩的方法。因为倔强的孩子很可能自己捣鼓半天也不愿意向别人求助,但是拼图完成不了又会让他感到很挫败。所以,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个性是很重要的。

3、 倾听。

父母愿意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,孩子就会非常愿意把需求讲给父母听。孩子的观察力都很好,如果哪次你没有当好一个倾听者,孩子会记在心里,一直留下阴影。

在听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说话的时候,光是聚精会神还不够,还需要你坐到能和孩子视线平齐的地方,很认真地看着他,跟他进行眼神交流,这样他才认为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讲话。另外,注意孩子的肢体语言也是很有必要的,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十分有限,他们会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需求。

4、理解孩子的情绪,回应孩子的感受。

孩子的情绪如果有所波动,一般是遇到了什么事,这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回应。

譬如孩子因为有人欺负他而哭鼻子,你就可以跟孩子说:"我知道有人欺负你你很生气,需要我帮忙吗?"这么说可以让孩子知道,原来内心的这种感受叫做生气,慢慢地,他就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,也能懂得判断别人的这种情绪。

5、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。

让孩子学习怎么做,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或者指示孩子怎么做。

譬如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,但是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,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,问孩子:"你有没有想过,别人不给你玩玩具你会有什么感受?""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"引导孩子懂得和别人分享以及感同身受。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,但是绝对不要直接指示孩子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。

03

针对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,情感引导式教育要注意什么?

我们都知道,孩子相差一岁各方面能力就会相差一年,不光是身体上,认知力、理解力等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。所以,不同阶段的孩子在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时就需要差别性的对待。

尤其是幼年时期,也就是孩子从0岁到7岁,情感引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与父母的亲密关系,因此,在进行情感引导时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。

1、0到1岁的孩子

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,父母在孩子婴儿期做的所有事情,都会对他们的大脑产生影响,会影响孩子能不能学会表达感情。

当宝宝哭时,无论父母有多忙,都要放下手上的事,用转移注意力或是拥抱、摇晃的方式来安抚宝宝。

有一种误解是经常抱孩子、安抚孩子,孩子就会越来越黏人。但其实,经常被拥抱和安抚的婴儿,反而哭得更少,更独立,也更信任他们的照料者。

如果父母能够跟婴儿建立好最初的情感纽带,就会让接下来的情感引导在实施时更加得心应手。

2、2到3岁的孩子

到孩子两、三岁时,是家长责任最大的时候,他们会乐此不疲地尝试走路、抓握等运动技能。在他们迫切探索世界的同时,也在迅速掌握新的词汇、短语以及自己出现的新脾气。

这时父母就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,遇到什么事情就转移他们的注意力,而是可以开始按照情感引导式的具体关键点来教育孩子,教孩子认识、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
两、三岁的孩子总是会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,喜欢耍脾气,同时也喜欢模仿大人,父母在语言引导上行不通时,就能用行动来引导孩子。譬如家长没控制好情绪,朝孩子发脾气了,就可以主动跟孩子道歉,给孩子起示范作用。

3、4到7岁的孩子

到了这个年龄段,孩子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智力水平,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决定。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不大喜欢父母干涉自己,喜欢自己做主,有时甚至会表现出很强势、专横的样子。

孩子这样,有可能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意见没得到重视,或是在模仿。譬如在孩子面前总习惯性地指挥他做事的父母,养育出来的孩子就很容易强势。因此,父母给孩子提意见,要尽量用商量的语气,让他觉得自己是被尊重和信任的。

在孩子做出好的选择时,要表扬孩子,告诉孩子觉得他的想法很好。要知道,亲人的赞赏比物质上的奖励,对孩子来说有更大的促进作用。

当然,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很好地使用语言来沟通了,家长也不妨多倾听孩子的想法,鼓励他多表达自我。

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,但是,你的教育方式将决定你的爱让孩子离你更近,还是把他推向更远。

学会用关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,才能建立起深厚的亲子关系,也能让育儿这件事变得更加享受。

你我共勉。

上一篇:爱情的句子唯美短句八字(爱情句子短语八字) 下一篇:最后一页
x
资讯 更多+

【全球快播报】惩罚和奖励对孩子都无效,心理学:"情感引导式教育"也要区别对待

2023-06-05

爱情的句子唯美短句八字(爱情句子短语八字)

2023-06-05

环球微头条丨永辉超市:耗资4.89亿元以集中竞价回购1.65%股份

2023-06-05

法规交叉适用下 保险金信托应关注哪些法律问题 访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姚慧芸

2023-06-05

【环球新视野】漫道天庭曾弼马猜一肖(漫道天庭曾弼马)

2023-06-05